个人简介
于晓辉,中共党员,
物流学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导,双碳研究院执行院长,加拿大温莎大学访问学者。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社科项目等多个省部级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Fuzzy Sets and System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JCR 一区)《Soft Computing》《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曾获首批北京市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北京高校师生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创北京”“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创副中心”专项赛金奖指导教师、北京市市级优秀主讲教师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成员、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所指导研究生曾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
在学术兼职方面,担任中国运筹学会博弈分会副秘书长及多个专业委员会理事,积极贡献于学术界与社会服务。在于晓辉老师带领下,双碳研究院两年内产出高质量学术论文逾20篇,制定行业标准1项,成功申请多项省部级课题,多次举办公开培训,彰显了其在科研与社会实践领域的显著影响力。
春风化雨 有勇知方
在教育的田野上,于晓辉老师以热爱为犁,责任为种,耕耘不辍。她常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非灌满瓶子。”这份信念让她在教书育人的征途上,化身为一盏温暖的灯塔,照亮学生们前行的道路。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用心倾听每一份青春的回响,细心浇灌每一颗梦想的种子,确保她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在成长的旅途上勇敢前行。
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许,于晓辉老师匠心独运,为每位学子量体裁衣,设计个性化成长蓝图。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们不仅学术能力显著增强,更是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学术自信的种子。自2018年她担任指导教师至今,在《运筹与管理》《系统科学与数学》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模糊领域权威期刊《Fuzzy sets and systems》发表论文1篇,让学生的名字闪耀于学术界的星空。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于老师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勇攀高峰。她带领学生跨越国界,参与东亚博弈论国际会议、智能制造学术会议等重量级论坛,让学生亲历学术前沿的碰撞,感受智慧火花的迸发。正是这种不懈追求,让她们团队屡获殊荣,包括智能决策与博弈分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每一次的认可都是对这份教育情怀的最好见证。
于晓辉老师生动诠释了: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是用心和爱铺就的未来之路。在这条路上,她与学生们并肩同行,共同书写着关于梦想、成长与希望的华章。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在学海无涯的航程里,于老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座右铭,成为引领学子探索未知的灯塔。她那对科研的炽热之心与治学的严谨之风,如同磁石般吸引并激励着学生,激发她们向学术巅峰攀登的雄心。于老师不仅授人以渔,更身体力行,推动学生投身实践,为首都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她的推荐,众多研究生得以在北京交通研究所、绿色交易所等高端平台实习,拓宽职业路径,同时她积极倡导深造,门下弟子多次荣获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更有“挑战杯”银奖的辉煌战绩,映证了她育才成林的卓越成就。
在无数个灯火阑珊的夜晚或静谧的周末,于老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待审的论文草稿。她以红笔为桨,细腻地点拨着每一份文稿的波澜,不放过任何一处瑕疵,字里行间尽显匠心。“论文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维的雕塑。”于老师常言。她的指导,既是对错误的精准把脉,也是创新思维的激发器,正如一名学生深情回忆:“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论文的结构上遇到了瓶颈,于老师花了一个多小时和我一起梳理思路,直到我完全理解了如何构建论点。”另一名学生回忆道,“她的耐心和专业知识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正是这种全方位、无微不至的指导,让于老师的学生们在论文写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的教室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们心中的温馨港湾,每颗年轻的心在这里被滋养,勇气与智慧并生,向着更加辉煌的学术彼岸扬帆远航。
经师易得 人师难遇
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于老师不仅引领知识的航船,更是学生们心灵成长的舵手。每周例行的学术会议,成了师生共探智慧海洋的航标,那里有知识的激荡,有论文研讨的火花,于老师以满腔热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往学术殿堂的桥梁。“每当论文写作迷茫时,于老师就像一束光,穿透云层,照亮我的前行之路。”一名学生感慨道,于老师的悉心指导不仅助力她在学术上破茧成蝶,更教会了她独立翱翔的翅膀。
在于老师眼中,撰写论文是一场思维的磨砺,是独立思考与深度探索的双重修炼。为此,她精心策划论文写作工作坊,将宝贵的写作秘籍倾囊相授,鼓励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提炼真知灼见。她深知,培养的不仅仅是学术成果,更是塑造具有批判精神和高效沟通能力的未来学者。“于老师的每一次研讨会,都像是我学术旅行中的能量补给站,让我学会了如何驾驭复杂思想,清晰表达,这份能力至今仍是我宝贵的财富。”一位毕业生如是说。
学海无涯,情深似海。于老师以家人般的温暖,陪伴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从学业难题到生活的困扰,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细心呵护着学生们的心灵家园,成为她们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于老师不仅是我们的导师,更是我们最信赖的朋友。”学生们纷纷感叹。在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中,于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播撒下了勇敢与智慧的种子,引导学生在人生旅途中,勇敢地探索,自信地绽放。
从教感言
想说的是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你们让我成了一名幸福的教师。每天能和你们在一起,看着大家一天天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快乐。是你们让我更加勤奋地备课、讲课及做研究,因为我怕不能很好地教你们,所以我必须努力地学习。能和你们一起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看到你们毕业时候满怀信心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深造,我尤为幸福,感谢你们——我的学生们。
教师更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希望自己在教学和研究这条路上,坚守初心。在未来的征途中,依然执著地驾驶着教学与科研两辆马车,修己惠人、笃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