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凡 | 来源: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06-12-29 | 浏览量:
“我叫马绍青,是中国社科院2007届博士生,专业是法学理论。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12月26日,记者在
教师招聘现场看到,该校信息学院和法政系一共招聘10名教师,通过材料初选来参加面试的却有120多人,全部为博士或博士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旭东主持法政系面试工作,和该系几名教师一起,从仪表、表达能力、科研学术和专业相符程度等四方面给应聘者打分。
全校30个教师岗位引来400名博士应聘,
的教师们当真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产生了不努力发展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如今,学院40岁以下的教师中有近30人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多年形成的“死水”被激活了。
优厚待遇引进优秀博士
今年暑期,
引进了第一批26名博士。校方以每平方米一千多元的优惠价格为每人提供一套住房。经过申请和审批,大多数人还得到了学校提供的3至5万元科研经费。如此优厚的待遇,自然吸引了众多名校博士。
现任
研究生部副主任的王汝芳,是北京大学今年毕业的博士生。在很有希望留在北大的情况下,几经考查,他最终选择了
。王汝芳6月8日到校报到,7月份分到房子,9月份拿到了科研经费,10月份应聘当上了研究生部副主任。“这在重点高校是不可能的。除了比较优越的物质待遇,物资学院的用人机制更吸引我,在这里我感觉有用武之地。”王汝芳这样看待自己的选择,“我现在也感觉压力很大。学校对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视,硕士生毕业论文要盲批,我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
“鲶鱼效应”激活在职教师
众多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在
教师队伍中产生了“鲶鱼效应”。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占君说:“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是‘引进一匹狼,激活一群羊,带出一群狼’。”
已经39岁的经济系副教授洪岚,在
工作了14年,在学校女教师中算得上元老级了。今年她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谈起年近40攻读博士,洪岚颇有感慨地说:“本以为自己的硕士学历够用了,但是学校引进这么多高水平的博士,一下子让自己觉得再不努力学习提高,连教职都可能保不住了。”在以优厚条件引进博士的同时,为了鼓励在职教师进修深造,
决定给每位攻读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补助3万元。目前,该校和洪岚一样奋起攻读博士的在职教师有近30人。
10年内全校教师成博士
“我们计划从2006年起,每年引进30位博士,5年内引进150位;同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5至10年内,让所有教师全部达到博士学历。”
院长谭向勇说,“高校教师必须是专家,不能是杂家。
要通过‘引进+培养’,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谭向勇透露,
还计划引进在物流等学术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大师级权威以及两院院士,待遇将一对一协商。他明确表示,物资学院引进大师不是为撑门面,而是要全职在校工作,借助大师的影响力,把相关专业搞上去。谭向勇说:“一个专业有60名教师还是70名教师区别不大,但有没有一两位学术权威却远远不同。一个人能带起一个学科。高水平大学既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还要有大树。”
本报记者 王成 特约记者 赵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