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官里 | 来源: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07-04-17 | 浏览量:
现代流通是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
首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京举行
|
在线国际商报讯 4月7日,首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暨《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国内外流通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
,就流通经济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层次探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等发来贺信。成思危在贺信中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生产成本较低,而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如何发展现代流通业,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在此次大会上提出了“大物流论”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物流概念MaterialFlow(物的流动)相对于国外的Logistics(物流)有明显的优越性。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指出,现代流通是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她认为,现代流通能力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现代流通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现代流通能力。能否加快现代流通的发展,成为提高经济运行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在我国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过程中,应加快推进现代流通进程,把由生产决定型经济转向流通主导型经济,实现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就成了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能否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流通体系,塑造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是对各级政府新的挑战。
邬跃对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意见。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晁钢令提出了和谐流通的概念,列举了我国在流通领域内的一些不和谐现象,他认为导致这些流通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体制层面、市场层面、观念层面技术层面、政策层面等五方面原因。
针对促进和谐流通,晁钢令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从“主体管理”走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流通管理和协调机构;第二,充分重视流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地政府部门应将流通管理纳入经济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三,坚持用法规与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领域中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四,强化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经营者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和诚信经商的伦理水平。他强调我国应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流通领域的人才结构,不断提高流通现代化的水平,以促使流通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
崔介何教授呼吁物流研究应高度重视企业物流。他指出目前我国物流业仍存在着“重宏观、轻微观”的现象。企业物流,尤其制造企业物流是物流运作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物流的基础,我国是制造大国,企业物流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并提出我国应重新认识企业物流和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水平的提高不仅不会阻碍“第三方物流”的进步,而且会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企业物流的进步,有利于“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实践与推广。
|
古今
|
2007-4-16 10:07:00
|
http://ibdaily.mofcom.gov.cn/show.asp?id=156210